回到重庆,最不能错过的,就是小面了。

有人说,重庆人的一天,是从小面开始的,这倒是真的。我的家乡在重庆的一个小镇上,镇上那条不长的街道,就有三家卖小面的店,且我觉得,也只有这三店,是在做生意的。这里的人生活都很简单,还有着“赶场”的旧习惯。什么“一三七,三六九”的,分着日子算,哪几天上哪赶场,念念口诀就明白了。当然,也因此,很多人出行,也都要算着日子来,有事但并不急的话,等到赶场天一道去办,一举两得。赶场的时候,小面的店里生意就会比平常好些,这是自然的。许多山村里的人,早起出来的卖菜的,都要先到镇上来吃一碗小面,才去菜场找位子。来的稍微晚些的,先卖了菜,到店里跟着中午的份一道吃份量大点的,再赶回家。而这中间的时段,大多都是来赶场的人。当然,不只是卖菜的,也不只是在小镇上,才会有重庆人这样依赖小面。

在老家读书的时候,因为是走读,所以早起的时候碰上赶场天,就能吃到些赶场天的新鲜包子,糍粑什么的。虽说镇上本就有一家,但摆小摊的蒸笼里,花样总是多些。而这种时候,中午回家吃饭的时候,也不必麻烦,便也可以去吃一碗小面。小面便宜,可是每顿都吃也不行。

小面的口味也是有的选的,主要是吃辣不吃辣,吃什么辣的问题。所以外地人来了,不能吃辣,也不必遗憾,清汤小面也照旧美味。当然,也希望大家不要太多的误会,觉得重庆人无辣不欢,顿顿都要吃辣的。不吃辣的时候也是有的,不必要惊讶于一个重庆人,竟然不吃辣。当然,有时候能吃辣也是一种能力,比如身边有人因为太辣而吃不下的东西的时候,大多都会找你解决,不知别人,我是很乐意帮这样的忙的。

不过也说起外地,我很少在外地吃到正宗的重庆小面,哪怕招牌多的是,哪怕吃过几分相似的,都没有重庆的味道。我曾问过我妈,她却归根于做法不同和辣椒不同,我心想,在老家的小面店,面是怎样做的,都毫不掩饰,店不同味道也不同倒也是确有其事,可也总是有个源味的,怎么一到外地,就不行了呢。辣椒不同什么的借口,我也无法信服,因为现在运输个什么东西,也没那么难了。我虽没有细细地去纠结这个问题,也把重庆归咎于,大概只有在重庆,才会叫重庆小面的情怀上去了。

而现在,想起小面,想起重庆,想着那种特殊的风味人情,我都觉得无比幸福。那是一种小面吃不厌烦的味道,那是早起没有痛苦的兴奋,那是一种回乡的安慰,那是一种出门在外的误解,那是一种无法替代的乡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