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的天平:谭嗣同的精神重量
近日,老师布置了一篇名为《天平》的周记。
我首先想到的是韩瀚的一首现代诗歌,其中写道:"她把带血的头颅/放在生命的天平上/让所有的苟活者/都失去了——重量。"这首诗是为了纪念为理想献身的知识分子张志新,而我认为用它来抒发对谭嗣同的敬仰也同样合适。
有人认为我必然会在忠奸、善恶之间展开对立,重复那些老生常谈的历史戏剧。但我要坦率地告诉各位,我更想探讨的是"忠士"与"智士"的精神较量,在历史的天平上,究竟哪一端更为沉重。
谭嗣同,这位人人皆知的忠士,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气节。他在临刑前写下"我自横刀向天啸,去留肝胆两昆仑"的诗句,即便面对死亡,依然表现出懔然不可侵犯的气概。他认为变法图强是历史的必然,虽九死其犹未悔,最终从容就义。
这两句诗已经成为传世的名言,谭嗣同的名字也如同一轮皓月,永远悬挂在历史的天空中,供后人仰望。
在这个崇尚传统道德价值的时代里,谭嗣同的形象似乎已经被符号化了,人们眼中他只是"忠贞"的化身。但鲜少有人去挖掘,在这个标签背后,他还有哪些个人特质和真实情感。
因此,我想要尝试突破常规,去探讨一些前人未触及的话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