逆的历史书写与思想禁锢
秦末二世元年七月,陈胜、吴广揭竿而起,反抗暴秦,攻占大泽乡,继而进击蕲县。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。
615年五月,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,建立了唐朝,最终开创了“贞观之治”的盛世。
元朝末年,朱元璋率红巾军推翻元朝统治,建立明朝,开启了长达276年的明王朝。
而在抗日战争结束后,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与国民党正规部队展开了斗争。
今天看来,这些历史事件似乎是理所当然的。但试想,在当时统治者眼中,这些“逆臣”是多么大逆不道的存在!在普通百姓心中,他们或许也认为这些人是疯癫之辈。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,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起义者的“光辉形象”。但实际上,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,这些行为无异于颠覆天命。
如果没有陈胜吴广的起义,广大农民可能永远无法摆脱豪绅地主的压迫;没有李渊的反叛,就不会有“贞观之治”;没有朱元璋的造反,就没有“永乐盛世”;没有共产党的斗争,也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。
可笑的是,如果有一支自称“起义军”的队伍今天要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恐怕我们也会觉得荒谬至极。但如果他们真的成功了,并且带来了更美好的社会,那么再过几百年,人们或许也会认为这样的历史是理所当然的。
相比之下,日本的天皇制度令人叹息。天皇在日本被视为神明般的存在,即使是最无能的天皇也不可侵犯。这种现象与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已提出的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自从儒学兴盛以来,我们学会了“尊”的文化:尊敬长辈、尊重师长。久而久之,我们的思想已被禁锢,对新事物总是心怀恐惧。
当年照相机传入中国时,有人甚至认为这是“摄魂术”。这种保守心态使中国的创新人才难以成长。历史上有多少像爱迪生、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在中国诞生,又因为种种原因被扼杀在摇篮之中?
我们期待几十年后的中国人,在回顾历史时会感到震惊。这种震惊的出现,恰恰说明“逆”的思想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。